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。
我是高202班的杨佳颖。
当防空警报划破校园的清晨,当五星红旗在微风中静静飘扬,我们再次站在时间的渡口,回望 94 年前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——1931 年 9 月 18 日。那晚,沈阳城外的枪声打破了宁静,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东北的山河,3000 万同胞陷入苦难深渊。这一天,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,也成为我们血脉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坐标。
有人问,时隔近百年,我们为何还要反复铭记这段历史?答案藏在杨靖宇将军胃里的草根与棉絮中,藏在赵一曼同志留给儿子 “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” 的遗书里。铭记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守住那些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—— 落后就要挨打,软弱必遭欺凌;铭记,是为了传承先辈们 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 的骨气,是为了让 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 的信念,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生根发芽。
但铭记从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叹息,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。今天的中国,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模样:从 “两弹一星” 的惊天突破,到 “嫦娥” 探月、“蛟龙” 深潜的星辰大海;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,到疫情防控的众志成城,我们正一步步走着先辈们曾梦寐以求的强国之路。而这条 “前行” 的道路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接力奔跑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的 “前行”,是课堂上专注的眼神,是实验室里反复的尝试,是图书馆里翻阅的书页 —— 用知识武装自己,才能在未来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;我们的 “前行”,是升国旗时挺直的脊梁,是唱国歌时嘹亮的声音,是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坚持 —— 用信念锤炼自己,才能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。
同学们,历史的钟声仍在回响,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。让我们把对历史的铭记,化作脚下前行的力量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接过先辈的接力棒,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上,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