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长莺飞,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。一年一度的读书日,关键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,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。
开卷有益,读书可以开阔视野、增长知识、启迪智慧……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,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将阅读付诸行动。作为老师,你想过没有,有多久没坚持读完一本书,你是否常常买书而不看书,你是否还会郑重地读一本专业书籍……大家常常纠结于这些问题,但未必明确这为何重要。
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。一方面,科技赋能,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;另一方面,在忙碌的生活里,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、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。的确,在现代社会,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,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,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。从获取信息、认识世界的角度看,参与在线课程、网络讲座、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,知人论世、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。
读书即学习。学习无处不在,关键在于,不同层次的知识该如何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?奇闻异事,忙时可供消闲;新闻资讯,了解时事热点;工作指南,掌握一技之长;历史文化,磨炼思考能力;人生智慧,破解成长难题……身处现代社会的复杂个体,往往拥有多重身份、肩负多重使命,似乎每一类知识都有独特的价值。如何在有效时间里让学习更有意义,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考题。
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的积累始终重要,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的刻苦永远关键。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拓展思想的深度、挖掘人生的厚度,读书不仅改变了自己,更能丰富人生,这应当成为世界读书日给我们的启示。